1-04.jpg

**舊城有點編:**在一隅,再認識舊城

「舊城有點編」——「編」:是編輯的「編」;也是舊城小角落的「邊」;還有小美編我的「編」。

在台中舊城中有許多議題和產業值得關注,然而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難有深度的研究與探討。 所以我走過舊城的許多角落,選擇好奇的人事物進行長時間蹲點。觀察或訪談後,以第三視角轉譯成圖文和小物。

線上編物和實體週邊為載體,用插畫、文章和設計小物,希望使讀者對於舊城的多種面向有初步的認識,並能有更多的好奇。


行動里程


https://youtu.be/XfE5UEk8OlE

4196378.jpg

4210698.jpg

4228898.jpg

Untitled

4297168.jpg

DSC085968.jpg

4285388.jpg

Untitled

433803.jpg


完整計畫

How Might We?

利害關係人的角色

行動理念

行動策略

行動限制


行動者:方禹(小美編)


434075.jpg

行動後的學習


除了走過以往鮮少到過的點之外,我也鼓起了勇氣與陌生人攀談。 原先想像切入和編輯應該蠻容易,但發現因為題目與「人」有關係,所以內容呈現都跟以往我覺得的「沒關係吧。」不太一樣。

要想著如實呈現之餘,還要換位思考著如果被採訪者得知他們被這樣撰寫會有怎樣的感受和影響。我覺得對我而言很難,了解「人」很難,何況是一大群人。 但幸運的是,接觸到的議題和關係人大多採開放角度,而我也才得以做出不違反自我中心理念的編輯。

雖然在初期有很大的自我懷疑——很不社會的我是否能做社會設計、 做了這些又能算社會設計嗎?

但看到被採訪者認真閱讀文章和對於週邊的利用,我便覺得能讓他們知道在這社會中有人認為他們在做的事是有價值的,好像就已足夠了。

我想「讓社會一角的你我知道自己被關注著」應該也是種社會設計吧?

---【感謝狀分隔線】---

⠀⠀

家緯鼓勵我發展我認為的「正確」。

嘉緣當我的總指導和為各種給建議。

連真很認真地閱讀我所寫的文字,而且推得比我用力。

庭瑄在的話便讓我很安心。

花花做了堅固的展架。

柏元給了我這個雖然身為設計系但不太會做設計的人設計建議。

育仁如果沒有他我搬不了展架。

瑜君不在的話,我想我永遠找不到工具。

小萱只要我傳東西都會說好棒。

還有其他見習生們,讓我知道不是只有我一人在被死線追著跑、一起共勉之。

⠀⠀

---【2022/10/2 好伴們的幫助與鼓勵】---